自然災害
台灣位在地震帶上,常常有地震發生,夏秋兩季交替,更有颱風來襲,這些對台灣發展的不利因素,經常伴隨大地的嗚咽─土石流而來,到底會造成我們怎樣的傷害呢?請看看綠精靈的家鄉發生的故事
 
艾莉颱風來襲
今年八月艾利颱風來襲,帶來豪、大雨,橫掃北台灣,也讓桃園縣包括中壢、平鎮、觀音、楊梅......等地區停水停了兩個多星期;當地民眾天天提著各式盛水器具,等待供水車調度水來,平日坊間的問候語也從「吃飽了沒?」變成「水來了沒?」為什麼雨一直下,水卻遲遲不來
 
艾莉颱風造成的災害
    台灣屬山高河短的地形,又因為季風型氣候,每年夏天都會經歷數個颱風侵襲,但近年來儘管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,本島卻面臨愈來愈嚴重的缺水問題,雖然因為河川位於陡峭的山坡,使得大量的水資源排入海中,這次南桃園的停水更暴露台灣在處理水資源方面的諸多盲點。

       此次艾利風災造成桃園地區陷入水荒,供應大桃園地區的石門水庫,因為泥砂淤積相當於十五年的淤砂量,有至少二千萬立方公尺的泥砂堵住排砂口,匣門打不開;而後好不容易抽水機發揮作用了,卻因為淨水速度緩慢,使得經濟部長何美玥承諾桃園全區供水的支票一再延宕。

        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艾利颱風期間,短短四天,石門水庫就有九百七十三公厘的降雨量,約達全年降雨量的五○%,暴雨沖蝕土表造成石門水庫集水區大幅崩塌,依據中央大學衛星照片比對崩塌範圍達二百九十五公頃,再加上大漢溪河床沖刷,粗估約有二千萬立方公尺的泥砂流入水庫,是水庫年平均淤積量一百四十萬立方公尺的十四倍。

        官員與學者歸納造成石門水庫水質混濁的三大元凶為:造林不當、高山農業、高山道路。台灣水庫周圍坡地造林未做好水土保持、高山道路的闢建,以及高山居民農地擴增,尤其高山果園的超限利用是主因。經濟部水利署主任秘書吳約西說:「我們可以看到高山農地超限利用已嚴重超過農委會的規定,桃園縣和新竹縣的縣道,及產業道路兩旁都有違規高山蔬菜及果樹種植墾發,幾乎是道路開到哪裡,超限利用就到哪裡,專業流域管理 避免權責不清。

  其實類似的問題在國外也遭遇過,早期歐洲的泰晤士河和萊茵河上游興建水庫,同樣面臨過度開發的問題,造成下游居民無水可用;經過二、三十年的河川整治計畫,以及最早由美國羅斯福總統提出的田納西「流域管理」,已成為現今世界各國政府普遍採用的水資源管理措施。艾利颱風過境嚴重影響桃園地區的供水情況,而為了解決供水問題,石門水庫現在儼然就成了大型工地,從壩頂連接到平鎮淨水場的三公里黑色明管,就橫躺在中線道路上,再加上周邊總共十二組抽水機具,佔據整個水庫壩頂,也因此水庫管理中心決定要無限期休園,直到所有工程結束,再對外開放。

資料來源:華視新聞